首页> 少儿美术 >儿童绘画教还是不教

儿童绘画教还是不教

发布日期:2019-08-15 10:51:48

 

教还是不教?

近年,对儿童美术教育有颇多争议,有教师主张美术技巧一定要教,不教儿童永远画不出有较高水准的儿童画;有教师反对这一观点,认为,儿童画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现象,不属于成人说的美术范畴,教给儿童技巧反而约束了儿童的想象,抑制了儿童的创造精神。

儿童美术究竟是“教”还是“不教”各说各的道理,好像都有理。持教的观点认为,儿童美术也是美术,既然是美术,就应该有技巧,技巧只能通过教师教,学生学,才能掌握,仅凭学生随意画,是不能掌握绘画技巧的。

这些教师主张,对儿童进行美术技能、技法上的指导非常必要。也有教师强调:该教的一定要教,如果该教的不教,就是不关注或欠关注儿童的发展,这样的教肓是难以成功的。持不教的教师认为,儿童的发展是自然发展,儿童画中的画法是儿童自己的体验和习惯画法,不是实际意义上的美术技法。

技法是理性的,而儿童通常用的方法多是直感,感情色彩占主要的,教技法就是让儿童放弃了自己画画的习惯,其结果只能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影晌了儿童的主观意识和探索精神,教只能毀坏儿童的想象力,对事物的发展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面对这两种教育观,我持不教的态度。

我以为,儿童8岁多前的美术活动是儿童认知和心理的发展,与美术技巧基本搭不上话,特別是幼儿美术。虽然,儿童的认知是通过画来表示的,画里面也有艺术表现,但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术作品。

“不教”不是不关注发展,而是太“关注”发展,也正是为了发展,所以要科学的发展。不到教的年龄提前教了,就会打乱儿童自然生长秩序。强行改变儿童的生命状态,就不是科学的发展。违背儿童发展规律的所谓“发展”,短期效果再好也是不成功的教育。

首都师大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会主任尹少淳教授在全国第八届少儿美术教育研讨会上说:“儿童美术一是自然发展,二是教育促进,自然发展是前提,自然没有发展到那一步,教肓的促进终归是有限的,甚至是揠苗助长。只有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教育才能帮助儿童在美术行为和作品创作方面发展得更好。”

有教师担心,如果不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教育会失去了目标,“想着画”会使儿童停留在某一发展阶段,不往前发展了,学生的美术年龄就永远长不大。并举例说,一年级的孩子在画人物时大都是把人的手臂画在腰上,如老师不去告诉或者不给予纠正,到了三、四年级,有的学生还不能把手臂画在肩上。

我觉得一年级的学生还处在幼儿期,(7岁前)把手画在腰上是正常的,他们还不能了解人的复杂结构,是根据需要画出自己的感知。三、四年级的学生一般年龄在9~10岁仍处在儿童期,即便是会仍然有一部分学生难以把手臂画在人的肩膀上,也是正常的。只有从成人角度看儿童画时才能看到这样的问题,才觉得是个问题。这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不等速”现象,是正常的生理、心理反映。就像婴幼儿学说话、走路一样,有的快一些,有的慢一些,有的早一点,有的晚一点,都是正常的。

这种现象不是儿童缺少技法、技巧,是儿童认知早晚问题,不是“教”能解决的事。不能因为三、四年级的学生仍有一部分人还不能把手臂画在肩上,就断定,你不教,有些孩子的美术年龄就永远长不大。即便是儿童在12岁以后已走出儿童期,还是不能把手臂画在肩上,也不是缺少技法的问题,是想象“信息”中断造成的,跟“教”也没多大关系。

儿童绘画教还是不教

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八九岁了还在画四肢是单线,肚子像“鸭蛋”的画,这是四五岁时曾画过的画,当时,对人的了解也就是这样的。之后,再也没画过画,“形象”思维像风筝一样断了线了,脑子里还是原来仅存的对“人”的形体的造型信息,没有想象的习愦或不会用想象发展自己的感觉了。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不是儿童有没有绘画技巧的原因,而是儿童的心理发展和想象力出现了问题。

也有老师说,儿童的年龄与画出的画不符,本来是10岁儿童画的画却像五六岁儿童画的,这样下去,会出现儿童生理年龄与美术年龄不一致的问题。要求教师要乐教、善教,缩短孩子们生理年龄和美术年龄之间的差距,改变这一状态。

儿童美术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年龄画什么画”,美术年龄与生理年龄是一致的,美术年龄就是生理年龄,用不着靠老师的乐教、善教,缩短孩子们生理年龄和美术年龄之间的差距。儿童美术不存在有第二年龄。如有第二年龄或什么年龄不画什么画,这说明老师的教育出了问题。只有在不正确教育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果站在儿童的角度看这样的问题,就不会出现这个现象,是正常的。

有的教师对我说的“不教”提出质疑。主要是针对幼儿前期,也就是三四岁的孩子,我不主张教画画技巧的观点。一教师给我来信,真诚的告诉我,对于三四岁的孩子,他们连画线和颜色都不知为何物时,让其自由发挥和创造,又何苦去寻师?从古至今>,于描红始的书画大家并不鲜见,从幼儿就开始创作的书画家好像闻所未闻。

他说的这个现象的确存在,哪个大家在初学书法时又没描过红昵?但这并不能证明描红就是书画的必经之路。仅通过描红起家的书法家有,如果把这部分人放在书法家里面,那个比例是极小极小的。这些人打进去又打了出来,但这些人千里也难挑一。他们都是天才。天才怎么着都是天才,早晚都会出来,走哪条路都能成功,但他们不代表普遍性,更多的人通过描红和模仿淹没了自己。

也许,用传统教育观审视这个问题,这个老师说得不错。老师不教技法,让孩子自由发挥,要老师干啥呢?教育不就成了空话,没有实际内容了吗?而实际上,在幼儿画里,像画线(乱涂乱画)与认识颜色这些都是不用教的,我还真的没听说过,三四岁的孩子发育正常有不会拿着笔乱画的。颜色更不用刻意教,玩耍中就知道识什么色了。

如果在幼儿阶段老师不教,确有不知道乱画和颜色为何物的孩子,这肯定不是发育正常的孩子。寻师的作用不是让老师教孩子如何去画,而是请老师引导孩子发展想象,鼓励展现孩子个性及创造意识,给孩子一个敢画的信心。

甶描红始或通过模仿学书画的,其结果是丟掉了孩子的创造和个性,捡到的是十人一面和从众性。幼儿学习与游戏不分,他们学习和画画凭的是感性和直感,是无意识所为,是感性和动作思维的产物;书法家靠的是学识、修养、阅历、功夫,作品是理性思考下的结果,这两种现象没有可比性。如果能比,试想:让一个顶尖的书法家去学儿童画,他能学得来吗?

学艺术是讲究天分的,有时不是学习的事,成为书画大家者大都是天才,我也没听说过某书法大家是直接走“描红”路子成为大家的。天才也不全是教授的。像莫扎特、贝多芬、凡•高都是天才,是天生的这块料,这种天分不是通过教育全能达到的。

关于“教”与“不教”我以为,主要靠个人理解,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教,什么是不教。在教的里面有不教的内容,如,阻挡不正确的教育对儿童的侵害;在不教的里面有教的内容,告诉学生不要这样画,就是在教。

有的教师说“教”就是直接教给儿童技巧,如果儿童美术连技巧都不能教了,那美术教师不就失业了吗?美术教师就没用了。如果,把美术教师只是理解为教技巧,那美术教师也太好当了,美术教师的作用也太小了,美术教师应该有更高的眼光,更高的审美,更高的素质。教师不教怎么画了,不是美术教师没事做了。还有许多事情需要教师去做。

如,发现儿童优点,保护儿童个性,增强儿童自信,寻察儿童作画意图,激发儿童绘画热情,鼓励儿童用自己体验的方法发展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的主见和感受,帮助儿童找到适合的表达方式。阻止一切告诉式、提前式等不正确的方法侵害儿童,都属于老师“干的活”。我以为,对当前儿童美术仍以模仿为主来说,阻止不正确教肓侵害比教技法更为重要。所以,我觉得对于儿童美术来说“不教”单纯的技巧,才是最好的“教”。

至于儿童画要不要教技巧,什么时候教技巧,这主要取决于儿童的年龄,而不是教师。在确定“教”与“不教”前,应首先搞清楚儿童现处的年龄段。3到六七岁的儿童属幼儿期,8岁是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是认识上的“分水岭”年龄。之前看问题自我为中心,之后有“写真”的要求。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这种要求会逐渐加强,直到9岁后理性思维的萌芽才有可能逐渐显出。这个发展过程一直会延续到12岁,但也不能说12岁就是成人思维了,还有个过渡期直到15岁。

有教师说,儿童终究会长大,他们的绘画不可能永远停留在涂鸦朗、图示期。儿童在成长,儿童的绘画也必然要逐渐走向理性的成熟。这是主张教技法的理由,既然早晚都得教,晚教不如早教。我倒以为也正是这个原因儿童绘画才不能教技巧,更不能作为教技巧的理由。

教育应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儿童的发展是有严格的阶段性的,不能因儿童会“必然走向理性成熟”,就提前带学生进入下一阶段。就是说教师也只能在儿童认知的某一阶段里作出引导和点拨,超出此阶段就是违背儿童发展规律。就像象棋,你只有在“马走曰,相走田”游戏规则内“行走”。不能因“儿童终究要长大”,就提前把儿童按长大对待。

如果说这个观点成立的话,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既然“小蝌蚪”终究会长成青蛙,上岸生活是迟早的事,那就让“小蝌蚪”先在岸上练练吧!也许没有人认为这样做可行,但提前教肓的做法是否与此很相似呢?这种违反儿童发展规律的提前教育虽然可能“一时得利”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从长远的发展看不可能成为成功的教育。

声明:内容摘自《解读幼儿图画密码》李凌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了解更多美院帮的新闻动态

  • 美院帮公众号

  • X美院公众号

其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