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如何对幼儿美术技法学习进行指导?

我们如何对幼儿美术技法学习进行指导?

发布日期:2019-07-01 10:22:47

 

幼儿美术活动的技法指导

幼儿由于受年龄特点的限制,尚不可能理解抽象的形式美的规律,他们对美的认识往往是无意识的、朦胧的直接感受。但是他们对艺术更敏感,更容易受到感染。

(一)从幼儿生理发育看其美术活动的特点。一般来说,幼儿控制工具的能力较差,虽能大胆绘制,但形象很不准确。在表现能力上开始总是带有简单、稚拙、粗糖的特点(这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断的练习中才能逐渐完善)。这是由于幼儿脑的功能虽然不断趋于成熟,但神经系统的发育还不完善,大脑皮质抑制能力差,小肌肉活动的暂神经联系虽日趋协调,但还不够发达,手的动作还不灵活,因此,幼儿的运动不能完全服从他自己的意志。所以,幼儿的美术作品表现出明显的稚拙的特点,而且带有游戏的性质。

(二)从幼儿心理发展看其美术活动的特点:一般来说,幼儿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是粗略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才能日益走向较深人的认识),幼儿的绘画又带有明显的“求全性”。幼儿常常对动的、亮的、有声的东西,以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优先反应,如太阳、花朵、人物、动物,以及衣服的纽扣、头饰,人的头、手、脚等,究其原因,在于幼儿的注意常常被新奇的事物所转移,带有明显的“无意注意”的特点。一般情况,幼儿又具有求知的欲望,什么都想知道,反映出他们盼望长大的心理,所以在生活中他们常常模仿大人,爱穿大人的衣服,对着镜子照照,看像不像爸爸、妈妈,抱着布娃娃学着妈妈的声调哄它睡觉。反映在美术活动中,幼儿总想像老师一样能把事物表现出来,但又缺乏表现技能,所以,他们的美术作品中常常带有模仿性,在手工(尤其是折纸)作业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对幼儿的模仿不要责备,而是一方面帮助他们提高表现技能,另一方面启发幼儿积极思维,表扬他们点滴的带有创造性的部分,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所以,基本技能技巧的学习是幼儿美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提高技能与培养想象力、创造力之间并无矛盾,关键是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教师应围绕幼儿创作的内容,逐步把幼儿的审美感受引导到有意识的思考和表现上去,去遵循其固有的规律。如幼儿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使用各种画笔、如何涂色、调配色彩以及组织画面等技能;同样,为了塑造美观的立体手工作品,幼儿还必须学习如何处理空间关系以及塑泥、粘贴、折叠、撕等手工材料、工具的操作技能。

幼儿美术作品

那么怎样实现幼儿美术技能的培养呢?

引入“单元教育”的理论,即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把所涉及的内容设计成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周期性的若干单元,每个单元都有相互紧密联系的知识经验,使教育过程成为一个系统的、连续的过程。根据这一理论,教师可以将绘画初步技能的训练分为涂色练习、点、线、面等单元。例如对小班幼儿进行“线条”的单元练习,学习内容包括横线、竖线、斜线、锯齿线、波浪线、螺旋线等。将绘画与游戏和故事结合起来,安排“下雨了”(结合歌曲‘大雨和小雨’来添画长短不同的直线)、“美丽的格子布”(练习交叉线)、“大河里的轮船”(添画波浪线)、“小兔的青草地”(练习锯齿线)、“小猫绕毛线”(练习螺旋线)等内容。通过单元练习,幼儿很快熟悉并基本掌握“线条”这项基本技能。

尝试“先行组织者”策略,提高幼儿的技能。为了帮助幼儿提高绘画技能,可以尝试运用奥苏贝尔提出的“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就是在向幼儿传授新知识之前,给幼儿呈现一个短暂的具有概括性和引导性的说明。这种策略运用在教幼儿学各种动物和人物的动态变化时特别有效。例如,在学画小鸡动态时,幼儿通过前一次画小鸡,已经对小鸡的基本形象有了了解,这时,我们出示会动的小鸡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让他们发现原来小鸡动的时候,头、身体、腿等部位形状不变,位置发生了变化,由此,幼儿在原有技能和新技能之间找到了不同处和共通点,画出了许多形态各异的小鸡形象,不知不觉提高了技能。

合理使用范例,开阔幼儿的视野。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范例确曾出现限制幼儿思维与想象、扼杀幼儿创造力的现象,但这并不是说就应完全杜绝这种形式,只要注意在教学中合理安排,恰当使用,就能克服弊端,开阔幼儿的视野,发挥应有的积极意义。一是范例要有美感,有美感的作品才有学习和欣赏的价值,拙劣的、类似简笔画这样的作品不宜作为幼儿学习的榜样。二是范例的数量要适宜。在传统的教学中,范例只有一张,这大大束缚了幼儿的创造力。如果我们每次绘画活动的范例数量不少于三张,而且这几张范画的难易程度尽量针对能力不同的幼儿,那效果就大不相同了,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倾向自由选择,还可以起到拓展幼儿视野的积极作用。三是范例的使用要恰当。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对小、中、大班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小班的想象力还不十分强,允许参照范例画但不强迫;中班幼儿只提供单个基本形象的范例,需要自己构图和创作背景;大班幼儿只对范例进行欣赏,鼓励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去画,画面布局和色彩搭配要抛开范例,而个别能力较弱、确有困难的幼儿,可用中班方法过渡。

实践证明:在让幼儿自由想象的同时,帮助幼儿提高表现技能,它消除了对创造性任务实质的认识与寻找解决方式之间的脱节现象,是创造力发挥的有效手段。

幼儿美术作品

晖晖拿起笔颇有大将风度在纸上刷刷地画开了,不一会整张纸被那些不规则的圆占领了。几分钟后,晖晖站起来四处张望着……老师走到晖晖身边说:“来,让老师瞧瞧你画的七星瓢虫。”他极不情愿地让老师翻开纸。老师看了一下,用极其惊讶的语气说:“哇,晖晖,你要画这么多的瓢虫,真了不起!”晖晖抬起了头,旁边的幼儿也探过头来,他们可不像老师那样客气:“哦!这是什么?那么难看。”晖晖又一次垂下了头。老师一边帮晖晖回答小朋友说:“谁说晖晖画的不是七星瓢虫,来变给他们看。”一边握起晖晖的手,在他画的圆中变了起来,一个不规则的“圆”变成了一个可爱的瓢虫,晖晖的表情告诉我,他有那么点惊喜。“怎么样?这个瓢虫可爱吗?”老师问。晖晖还没有回答,旁边的幼儿先嚷嚷起来:“老师帮忙,不算的!”“谁说晖晖不会变?来变给他们看看。”老师说。晖晖答应了一声拿起笔就要开始画,可是他愣住了。那些不规则的圆,有些甚至互相交织着,确实难变。“来晖晖就来变一变这个瓢虫吧!”老师用手点了其中的一个圆,在晖晖变瓢虫的时候,老师在一旁用语言指导着,“先把瓢虫身体和头分开,再把翅膀分开……”一个瓢虫很快被“变”了出来……晖晖兴趣上来了,一连变了好几个!虽然这些圆是老师一个一个指出来的,但是,他毕竟自己动手变了一个又一个。

晖晖因为画不圆,于是他的绘画动机从一开始画瓢虫转变为画一个圆直到失去耐心,在老师的及时引导下幼儿用修补的办法“变”瓢虫,使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

案例中老师不是简单地帮助幼儿画出一个圆或是重新换一张纸,而是在幼儿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加工修补,让幼儿学会补救的方法,增加幼儿绘画兴趣和自信。

声明:内容摘自《幼儿美术鉴赏与创作指导》秦明华主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了解更多美院帮的新闻动态

  • 美院帮公众号

  • X美院公众号

其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