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幼儿园大班水墨画美术教案欣赏:熊猫竹石图

幼儿园大班水墨画美术教案欣赏:熊猫竹石图

发布日期:2019-07-30 10:23:30

 

大班水墨画欣赏:熊猫竹石图

作品分析

这幅图充分体现了吴作人水墨渗化没骨的技法。.图中所画熊猫憨态可掬,形象生动。一只熊猫席地而坐,正在品尝美味的嫩竹;另一只俯身下探试图采折石边的翠竹。两只熊猫似乎各自专注于自己的事情,但画家巧妙的构图,却使两只熊猫仿佛又在喃喃细语:上面的一只也许在请下面的熊猫帮忙摘几枝竹子,或者,它可能正在垂涎欲滴地看着下面的熊猫啃竹子。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是中国画的一个特点。

设计意图

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由于其憨态可掬而受到人们普遍的喜爱。小朋友们可能在动物园里、电视上、故事书上看到过熊猫,对熊猫有一定的感知经验。

本次活动结合《幼儿园整合课程》中涉及的中国最具特色的中国画,并对此进行延伸,一方面对国画进行继续传承,激发孩子对国画的了解和喜爱;另一方面也探索出适合孩子们欣赏美术作品的一种有效途径。

熊猫竹石图

活动目标

1.欣赏吴作人笔下的熊猫活泼、可人的姿态,增强对熊猫的喜爱,并感受作品中错落有致、动静结合的和谐之美。

2.激发幼儿用动作、体态表现作品中动、静美的兴趣,培养幼儿细心的观察力和良好的审美情趣。

3.培养幼儿对中国画的进一步认识,并进一步尝试学习水墨作画,初步了解湿画的特点。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作品《熊猫竹石图》、各种姿态的熊猫图片、竹子图片;墨水、宣纸、毛笔等。

2.知识准备:初步了解中国画;熊猫是我国国宝;知道水墨、宣纸的特性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熊猫图片、竹子图片等,导入主题

1.这些熊猫在做什么?他们这样可爱吗?你喜欢熊猫什么地方?你还知道熊猫什么特点?

2.出示吴作人作品《熊猫竹石图》,介绍吴作人。

(由实物图片引出课题,并通过经验分享,感受熊猫的外形特点,为欣赏作品打下基础。再过渡到吴作人的作品《熊猫竹石图》,在这一过程之中,孩子们既感受到中国画与图片上实物的不同之处,也感受了解了中国画的魅力。

二、整体欣赏感受,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内容

1.看到这幅画,你什么感觉?你看到了什么?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

2.在吴作人爷爷画的熊猫图里,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请你学一学。

3.画家是怎样把熊猫画出来的?画得像不像呢?

(通过对话法,引导孩子进行整体欣赏,感受吴爷爷笔下的熊猫憨态可掬的样子。

三、分析和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作品,解释画家为什么这样作画

1.画家吴作人画的熊猫既像真的熊猫又不太像,你们看,真的熊猫的眼睛有点带红血丝的眼珠,挺可怕的,可是画家只画了两块有点圆、有点方的、不很平均的

2.浓墨块作眼睛,但看起来挺精神的。画家画熊猫耳朵时,也用这样的方法,既有点圆,又有点尖,靠近的一只耳朵大一点,另一只小一点。显得很有灵气。

熊猫竹石图

四、局部欣赏,感受浓墨和淡墨

画家是怎么样使用浓墨和淡墨画出熊猫和竹子的?

五、讨论背景

提问:熊猫生活在哪儿?喜欢吃些什么?画家是怎么样把背景添画上去的?

六、教师示范用毛笔画熊猫,幼儿欣赏

七、幼儿尝试作画,针对作画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幼儿寻找原因并尝试解决

1.在刚才作画的过程中,你遇到什么问题?

2.你画的和画上的有什么不一样?我们看看吴爷爷的作品中是怎么达到这个效果的?(吴作人运用湿画的方法,使得每只熊猫感觉上毛茸茸的。而且每个幼儿遇到的情况不一样,再次观察吴作人的作品时,能看到不一样的特点。)

3.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产生这样的结果?(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遇到的问题,并在合适的时老师给予帮助。)

4.那我们再试一试。(鼓励幼儿再次尝试作画。)

八、幼儿作品欣赏

教学活动建议

本次活动可分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主要是欣赏和感受大师的作品中熊猫的憨态可掬的样子以及水墨画的表现手法,再进行简单的创作。第二课时可以在掌握了画熊猫的基本形态后发挥其想象力,让幼儿绘画出不同形态的熊猫。幼儿对熊猫的形态都有一定的了解,但中国画的熊猫是第一次见到,因此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会提出自己不同的想法,为什么水墨画画出来的熊猫会有毛茸茸的感觉。针对孩子的提问可以让孩子感受一下浓淡墨的画法,最好是在儿童画的基础上再进行创作。在幼儿初次作画的之中,遇到画熊猫、竹子、石头的各种问题,在和原画相比较的过程中,发现不同之处,并尝试找到原因。再次创作之时达到幼儿自己预期的效果,并且加深了对作品本身的认识。在进行国画欣赏中,创作本身就加深了欣赏者对作品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声明:内容来自《美润童心幼儿园美术欣赏 课例研究》林红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了解更多美院帮的新闻动态

  • 美院帮公众号

  • X美院公众号

其他动态